大学生择业心理及调适
发布时间:2018-06-01

      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确立,我国的就业制度也不断深化,社会为我们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与择业,以及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。求职者在求职、择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状态,是影响其正确求职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。在求职调适的过程中,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心理调适的作用,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,选好择业活动中的心理方位,立足于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已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,以利于合理择业、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。
        一、择业自卑感与心理调适
       自卑心理也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。一些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,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。表现在就业过程中,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,过于拘谨,缩手缩脚,优柔寡断,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,从而坐失良机;有的大学生因为学历、成绩、能力、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,而丧失了勇气,悲观失望、抑郁孤僻、不思进取,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,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。
       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有自卑感,怎样消除自卑感呢?首先,正确评价自己,对有自卑感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。正确评价自己的办法,就是要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,多找自己的长处,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,这些本来就属于你的财富,对于你恢复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。人都有所长,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,寻求成功的经验,增强自信,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。其次,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,比如说:“我行,我一定能干好”等。要相信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,相信“此处不留人,自有留人处”。有了这种心理,不仅对求职、择业有积极作用,而且对走好将来的人生之路,同样具有积极意义。再次,克服惧怕心理。不要怕失败,因为,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如别人,失败更不表示你一事无成。在求职择业时遇到挫折是正常的,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,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?是客观条件苛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?认真分析,才能心中有数,才能更好地调适心理,争取新的机会,达到求职择业的成功。
        二、择业焦虑心理与调适
        大学生就业,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,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。而对纷繁复杂的社会,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,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,面对国家需要、个人意向、有限的供职岗位,多样的工作环境等多元因素组合的职业选择,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,是让每一个涉世不深、社会经验缺乏的大学生们最为困惑的难题。为数不少大学生在各种选择和诱惑面前无所适从;或职业期望过高,不切合实际;或希望尽快落实就业单位,急于求成;或幻想无须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,而实际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。因此,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,普遍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。
       要克服焦虑心理,主要是要更新观念,打破事事求稳,求顺的传统思想,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。大学生求职、择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,处在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。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,如果没有竞争意识,不继续努力,也还可能丢掉这份工作。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,确立了竞争意识,不怕风险和挫折,焦虑的心理必定得到缓解或克服。当然,还应克服择业心切、急于求成的思想,否则,就容易使择业失败,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、忧虑的情感。客观地分析自己,合理的设计求职目标,尽量减少挫折,增强求职的勇气,也会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。 三、择业嫉妒心理与调适
       嫉妒,就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、特长或优越的地位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感。这种情感的内化就是嫉妒心。这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威胁,因而,感到心理不平衡,甚至是恐惧和愤怒,于是,借助贬低、诽谤以至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的补偿或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。实际上,这是一种变态的心理满足方式。
       嫉妒心在大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,只不过是轻重有别。在求职问题上嫉妒心理的表现,如看到别人的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,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,产生羡慕、转而痛苦,又不甘心的心态。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,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。别人成功了则说风凉话、讽刺挖苦、造谣中伤以发泄自己的恼怒。在择业中,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,使朋友关系恶化,嫉妒心还使班级或宿舍内人心涣散、人际关系冷漠,嫉妒者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痛苦和愤恼,甚至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。
       要克服嫉妒心理,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,提高道德水平。其中,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点:一是要真诚待人,二是要学会爱人。做人要诚实,这是立身之本,诚实的人即不自欺也不欺人,一生光明磊落,襟怀坦荡,潇洒地工作和生活,不会因做了亏心事而自欺欺人、担惊受怕、惴惴不安。诚实的人还可以主动改善人际关系,做好工作,使事业取得成功。爱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。有了爱人的精神境界,就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,别人有困难时给予帮助,有痛苦时给予安慰,就不会产生嫉妒心理。当然,提高道德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,长期地加强自我修养。如果体察到自己的嫉妒心,就要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、调节,及时把这种不良意识排除在自我人格之外。如果别人在某些方面确有优势,而自己明显不足,就要坦然对待,审时度势,不决心去超越,或转移竞争方向,在其他方面努力做出成绩。
       四、择业怕苦心理与调适
       现代大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,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,在求职择业过程中,普遍存在着攀高心理,以起点高、薪水高、职位高为理想职业的选择标准,要求所选择的工作名声好一点、牌子响一点、效益高一点、工作轻一点、离家近一点、管理松一点,这是典型的贪图享受怕吃苦的表现。就目前来看,越是艰苦地区、艰苦的单位,越是需要大学毕业生。而绝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到边远贫困地区就业,主要原因是他们害怕艰苦环境,担心到那些地方没有前途,经济收入少,生活艰苦。即使是从边远贫困地区来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去,这就更增加了毕业生的怕苦心理。在怕苦心理的驱使下,学生们选择职业的面很窄,这就更增加了大学生求职的失败率和困难,严重影响择业的成功率。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,大量需要毕业生的边远贫困地区、重点行业无人问津,而需要量小的沿海地区、中心城市,毕业生报名数远远超过需求量。有的宁可在大城市待业,也不愿意到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边远贫困地区、重点行业就业。
       要克服怕苦心理,思想上要认识到能吃苦是人最基本的能力,不能吃苦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。要认识到基层和老、少、边、穷地区是锻炼人的最好地方。众所周知,我国的现状是大城市、大机关、科研单位、高校人满为患,容易人浮于事。基层和老、少、边、穷地区却是人才匮乏,有的还奇缺,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有利条件,克服怕苦心理,到艰苦的地方去,对求职成功会大有益处。
       在求职择业中,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,这是无可非议的。怎样才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呢?这就需要我们有自知之明,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,在求职、择业过程中,不仅要考虑“我想从事什么职业”、“我愿意干什么工作”,而是更要用“我能干什么”的眼光全面地审视自己,扬长避短,发挥优势,绝不“跟着感觉走”,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问题,捕捉到常人难以捕捉到的成功机遇,增强创造和具有独特的求职成功机遇,培养和具有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,确定恰当的期望值,及时协调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,合理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动,对外界刺激作出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反映,从而得到求职择业的成功。同时,在求职过程中,大学生还必须充分认识心理调适的作用,增强自我调适的自觉性,尽量通过自身的努力,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,以利于合理择业、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。